生产聚氨酯海绵的工艺及原理:
聚氨酯海绵是一种低密度PU,泡沫密度低于18kg/m3。方法通常是水用量超过4.5份(每100份多元醇),TDI用量超过55份,泡沫散热问题非常突出。由于泡沫内部的热量不易散发,在发泡过程中温度自动升高超过180℃,会造成泡沫自燃,造成火灾危险。
海绵是一种聚氨酯泡沫塑料,属于软聚氨酯泡沫塑料。它具有优异的柔软性、弹性、吸水性和耐水性,因为它具有多孔蜂窝的结构,广泛应用于沙发、床垫、服装、软包装等行业。
1、主要原材料
聚醚多元醇1.1
聚醚丙二醇、聚醚丙三醇多用于海绵,其官能度较低(2-3),羟值较低,分子量较大。分子类型如下:
CH3-CHO(C3H6O)m(C2H4O)nHCH2O(C3H6O)m(C2H4O)nH
有机异氰酸酯1.2
甲笨二异氰酸酯是常用的一种,简称TDI,有两种异构体,即2、4。-TDI,2,6-TDI.2,4-TDI占生产海绵的80%,2,6-TDI占20%。
在海绵生产中,水是必不可少的,水和TDI反应释放CO。[sub]2[/sub]气体,同时起到链条生长的作用。
1.4催化剂
辛酸亚锡和二丁基锡是促进聚醚多元醇和异氰酸反应使链条生长的催化剂。促进交联反应,促进异氰酸酯与水反应释放的CO。[sub]2[/sub]三乙醇胺、三乙烯二胺、三乙胺等都是气体催化剂。
外用发泡剂1.5
常用的是低沸点氟烃类化合物,如一氟三氯甲烷(F-11)。由于不环保,一般用环戊代替F-11或二氯甲烷,效果不错。如果不生产特别轻密度的海绵,也可以在不使用外用发泡剂的情况下适当调整主要原料的比例。
有机硅泡沫稳定剂常用于1.6泡沫稳定剂(匀泡剂),目前主要使用硅-碳键Si-C共聚物,用量为0.5%-5%.
2、合成海绵的原理
在海绵合成过程中,主要有链条生长反应、发泡、交联等过程,这些反应与原料的分子结构、官能、分子量等有关。
生产工艺及工艺:
目前,大多数海绵生产采用一步式箱式发泡法,在高速搅拌下快速将各种原料加入成型箱,完成链条生长、发泡、交联、固化等反应。在成型箱中,从而完成海绵生产。该工艺的优点是工艺流程短,材料粘度低,易于控制,节能,设备投资小,应用密度广。